這尊與眾不同的阿波羅半身像是在梵蒂岡著名的阿波羅觀景樓之后雕刻的,1509年在那里被記錄下來(Haskell和Penny,同前,第148頁)。現(xiàn)在的半身像是不尋常的,因?yàn)榕c梵蒂岡原件之后的大多數(shù)18世紀(jì)半身像不同,這不是直接復(fù)制品。其不尋常的曲線截斷和顯著的張口表達(dá),偏離了原始風(fēng)格,符合羅馬巴洛克晚期風(fēng)格。這種表情,大而未經(jīng)手術(shù)的眼睛和波浪狀的卷發(fā),讓人想起保羅·坎皮(Paulo Campi)(活躍于1702-1742年)在羅馬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的圣阿涅斯教堂(St.Sebastian,同前,圖182)創(chuàng)作的圣塞巴斯蒂安(St.Sebastian)。截斷使人想起蘭伯特·西格斯伯特·亞當(dāng)(1700-1759)在羅馬雕刻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半身像和其他巴洛克晚期羅馬半身像。例如,與1726年左右波茨坦Saouci的海王星和安菲特里特相比。亞當(dāng)是仿古雕刻的,最著名的是1730年為紅衣主教梅爾基奧爾·德·波利尼亞克(Melchior de Polignac)雕刻了盧多維西(Ludovisi)的雕像,現(xiàn)在也在波茨坦。請注意完成得非常漂亮的revee,它讓人想起1753年彼得·帕切利(Pietro Pacilli,1720-1772)在羅馬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 Basilica)的圣卡米盧·德·萊利斯教堂(S.Camillus de Lellis)的地面;帕西利在沃本修道院雕刻了阿波羅觀景樓。毫無疑問,羅馬雕塑家貝內(nèi)代托·皮斯特魯奇(Benedetto Pistrucci)會充分欣賞這位藝術(shù)家在頭發(fā)上的下切,這尊半身像是從他的收藏中繼承下來的。